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不仅是课程设计问题,还是制度设计问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合作,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需求出发,在系统研究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方法与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英国经验,构建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建议。 借鉴一:课程要素来源于职业分析
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内容的衔接,实质是课程的组织问题,而课程组织需要确定“用来作为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这是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的观点。
英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从职业分析到职业标准,二是从职业标准到学习单元,三是从学习单元到资格课程。由于其课程要素来源于职业分析,从而保证了课程的职业导向性,也就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在此基础上,以资格制度中的不同能力级别要求为依据,对课程要素进行组织,从而实现课程衔接。
我国中高职课程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衔接的科学依据。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课程要素依然来自具体学科,以学科逻辑来组织课程。另外,由于管理体制问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也缺乏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沟通。构建衔接的中高职课程体系,需要有明确的课程要素,需要有科学的衔接依据。
借鉴二:课程教学与学习者能力衔接
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衔接,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还通过学分制以及对“先前学习认可”制度,使学习者能够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学习课程,从而实现课程衔接中“教学过程”意义上的衔接。
在我国一些省市,如北京、四川、江苏等地的职业院校已实施了学分制,但由于各种原因,学分制所应反映出来的灵活的教学制度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方面,很多地方仅考虑课程内容的衔接,而没有考虑如何使课程教学结合学生的具体背景、能力,即存在课程教学与学生能力水平不衔接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学生将越来越多样化,作为教学过程的课程与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理解力与技能相衔接这一问题将会越来越重要。
借鉴三: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
行业企业在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制度中发挥着基础性功能,这保证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职业导向性。
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第一阶段为职业标准开发。这一阶段由英国行业技能委员会负责,主要开展定性和定量研究,了解行业和职业需求,详细分析职务角色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职业标准,能够真正反映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开发学习单元和资格课程这两个阶段,行业专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会参与其中,这加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与职业标准衔接的可能性。
我国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尽管政府一直强调职业教育要着眼于经济发展需求,专业设置要与行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资格对接,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总体不高,参与课程开发程度较低。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