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高度文化自觉自信推进文化育人,用创新精神进一步做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主要任务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全国各地各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路和做法,展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职业院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部署近一个时期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这个会议是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举措。刚才几位同志分别从德育工作机制体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我感觉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对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充满了信心。下面,我就推进文化育人,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近年来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中央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为推动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了贡献。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超过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100万,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二是为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作出了贡献。2009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9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7年,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5年。三是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作出了贡献。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4%,大大缓解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供求失衡矛盾。四是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从2007年秋季起,国家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2009年秋季起,逐步推行中职免学费政策。2011年,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中职学生分别达到906万人和395万人。五是为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作出了贡献。“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年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亿人次,为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同时,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批实用人才。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广大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特别是2009年,教育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中职德育工作会议,为我们做好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实现了从“参照做”到“专门抓”的重要转变,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集中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成为战线共识。广大职业院校进一步加深了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德育工作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二是体现职教特色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开展德育工作有了基本规范。三是特色鲜明的德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育部不断加强中职德育课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教育部第三轮德育课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了鲜明职教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四是品牌活动和模范典型层出不穷。各地各职业院校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技能大赛、校园文化建设、岗位实习等活动为载体,形成了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代表的职教特色品牌德育主题实践活动。2010年,教育部和人社部对中职德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首次表彰。五是合力推进德育工作的氛围正在形成。各地积极落实德育工作“党政群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要求,建立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职业院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德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新闻媒体也加大了宣传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力度,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社会各界的努力,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二)职业教育发展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全面培养、系统培养、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理念。以纲要的理念和思路谋划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我们确定了体系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1-2012年重点推进中高职的统筹与衔接,第二步,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第三步,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样一个目标长远、内涵丰富、满足各方面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面推进包括德育工作在内的各个要素的建设。
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符合正确的建设方向。职业院校学生是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的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只有通过德育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二是符合完整的建设内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德育工作纳入到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来,同步推进、同步提升,才能切实把纲要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到实处。三是符合全面的建设目标。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成才的保障。只有把德育工作摆在职业教育的重要位置,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去培养学生,才能培养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六中全会为职教德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强调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教育在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决定》还提出,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二、以高度文化自觉自信推进职业院校文化育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针对文化育人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引领文化的重要力量、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职业院校推进文化育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文化内涵,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三是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增强职业院校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兴校、文化强校。四是有利于职业院校发挥更大的引领辐射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二)坚持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就是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育人,用富含特色的职业文化育人,用高品位的审美文化育人,把职业院校建设成为文化育人高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发挥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约束的教育作用。二是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把文化育人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育人实效。三是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积极拓展育人的途径,创新方式方法,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把握文化育人的重点问题。
一是坚持文化育人的正确方向。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些落后文化甚至腐朽文化沉渣泛起等,对我们的文化育人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职业院校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必须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经验,紧紧抓住和用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形成富有时代精神、中国特色、职教特点的职业院校文化。这次会议以图书、光盘、展板、网络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成果,希望大家认真观看和借鉴。
三是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四”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和世界文明优秀成果。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四是要突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特色。要注重吸收优秀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校企文化结合是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特征,对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推进校企合力育人具有重要作用。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就包含着在文化方面融入和对接的要求。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文化育人,不仅要强调德育课、文化课的育人功能,更要注重挖掘专业课教学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突出校本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三、用创新精神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德育为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职业教育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加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加强以支撑职业生涯发展为重点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第三要加强以提升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为重点的人文素养教育。德育工作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定位,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一定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工作放在职业教育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强化价值引领,创新德育内容。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都对此作出了部署,所有职业院校都必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开足开齐德育课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紧扣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充分用好课程教学、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和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社团工作、新媒体等多种育人途径。要紧扣当代职教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能力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课程,要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行指委要提供行业改革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预测信息、岗位人才需求信息,帮助学校优化专业设置,调整招生计划,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正组织力量进行《学习能力指导》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着眼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职业院校学生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各职业院校要注意吸取相关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三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地区学生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和文化认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为祖国统一和国家富强贡献力量。要充分利用好区域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相关省市和学校要加强对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学生和在东部学校学习生活的西部民族地区学生的教育和服务,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和转移就业。
(二)强化文化育人,创新德育途径。
一是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要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学校建筑等要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彰显职教氛围,体现教育性、审美性、人性化特点。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结合区域特点、民族特征和学校专业特色,不断凝练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充分发挥橱窗、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徽、校歌、校报及校史等的激励作用,通过具有专业特色的标语、名言、画像、雕塑、碑铭等,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起到教育作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骆驼精神”就集中反映了学校的育人理念。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要把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中,要注意体现职业道德、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的有关内容要求;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中,要借鉴先进企业管理文化,如5s管理、ISO9000管理等,提升文化育人水平。要发挥行指委作用,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业特色,如卫生类学校的医疗卫生文化,水利类学校的水文化等。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的实例,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货币博物馆,值得参考。
三是不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将艺术课程切实纳入中高职学校必修公共课,积极选用《古诗百首赏析》《名画百幅赏析》《名曲百首赏析》读本。要结合区域文化特征和专业特点,积极开设人文艺术讲座、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在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将对此制定教学指导纲要,立项编写、出版相关教材。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陆续把人文素养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发布到“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促进交流与共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等应带头开好人文素养选修课程,发挥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强化实践育人,创新德育形式。
一是扎实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要切实按照《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做好“四个纳入”,即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到德育课教学中、纳入到整个德育实践活动中、纳入到志愿者服务中、纳入到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还要做好“五个结合”,即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与宣传雷锋精神结合起来,让职业学校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基地;与教学成果的展示结合起来,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学校的良好风气;要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培养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操守;要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
二是继续精心组织好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仪式、典礼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认真组织军事训练,增强军训实效。要鼓励学生开展各类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育人作用。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活动自2004年开展以来,已连办8届,形成了“武有技能大赛,文有文明风采”的良好口碑,树立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活动品牌,成为了加强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今后,要进一步提升活动规格,吸收更多的部门和行业参与进来;进一步优化项目设置,全面展示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进一步规范组织评选,建立学校、地(市)、省、国家层层参与组织、逐级选拔的制度。
三是切实抓好实习实训期间的德育工作。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决定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顶岗实习,这期间的德育工作不容忽视。学校要建立一岗双责制,安排专人既负责教学实习,又要抓好德育工作。学校和企业要结合实习实训的特点和内容,共同制定实习实训方案,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四)强化能力建设,创新德育保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全员育人能力。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加强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管理和培养培训,将其纳入到国家级和省级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进一步发挥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同样担负着育人职责,专业课教师要在成为技术工程师的同时,也要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企业兼职教师要争做学生的技术师傅和德育师傅。大连市在承担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德育与校园文化创新”试点中,实施的“德技辅导员”制度值得提倡和推广。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牢牢占领网络阵地。要提高校园网络建设水平,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和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要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要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和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要切实加强网络管理,对进入校园网络的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对学校内上网场所进行有效监控。要加强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使用的引导,发挥社交网站、微博、手机短信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
三是加强德育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职业教育学会都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充实研究力量,积极开展调研、学术研讨及成果交流。要重点加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定位、实现形式、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实施措施的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的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在职业院校普及的研究,加强职业院校弘扬雷锋精神的研究,加强分领域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的研究,加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研究等。
(五)强化工作合力,创新德育管理。
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德育工作摆上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不断充实领导力量,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要建立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中职德育工作和高职德育工作虽然分属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都是面向职业院校学生,有关职能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明确工作职责,避免工作缺位,实现有效衔接。
二是建设多方衔接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社会支持、行业企业合作的协调机制。要健全中职学校共青团组织,学校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名同志分管共青团工作。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要积极主动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发挥老同志在革命传统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指导优秀学生入党入团、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将传统的家长会开成学生作品和成果的展示会、科学育人的探讨会、家校沟通的联谊会,增进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携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完善德育工作督导评价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研究和检查学校德育工作,把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工作业绩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先进典型要予以总结表彰,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单位和领导给予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目前,广东、湖北、江苏、天津等地正在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德育评价体系,教育部有关部门要指导配合,立项支持。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地区能够开展这项工作。
同志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德育工作涉及面宽、影响力大,关系到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让我们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强统筹、提升内涵,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用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