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皇冠登录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专项检查综述:波澜壮阔千帆竞
发布时间:2011-12-23      信息来源:皇冠登录入口      点击:      分享到:
摄影 审稿
责编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波澜壮阔千帆竞 

——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专项检查综述

  ■本报记者 余冠仕 杨晨光 柴葳 刘琴 

  从没有哪一个规划,能如此凝聚举国上下关心教育人士的智慧和勇气。 

  也没有哪一个蓝图,能如此掀动神州大地教育改革创新的热情与浪潮。 

  20107月,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新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蓝图已绘就,落实是关键。 

  一年后的金秋十月,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分10个检查组,奔赴全国各地,全面检查各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 

  发展有决心,改革有动力,创新有举措。从检查总体情况看,一年多来,各地科学规划,锐意进取,在落实关乎教育未来与民族命运的“世纪蓝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优先发展正在落实 

  “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各地优先发展教育的最高动员令。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成为各地党政“一把手”的共识。 

  10月中旬的重庆,依然绿树成阴,生机盎然。检查组来到这座西部重镇,检查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工作,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无不让他们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是一个突破口,是一种拉动力量。”在重庆市党政领导看来,优先发展教育是关系到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为重庆未来奠基的一件大事。为此,他们多次主持召开教育座谈会,深入大中小学调研,切切实实推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 

  从广袤无垠的北方草原,到碧波荡漾的南国海岛,从千里冰封的雪域高原,到勇立潮头的沿海都市,短短一个月时间,10个检查组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检查工作。这一过程中,检查组深深感受到—— 

  教育规划纲要出台后,“一把手”重视教育,“一把手”抓纲要落实,已经成为常态! 

  各地积极组织学习宣传,深入细致完善机制,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氛围明显改善,工作力度史无前例! 

  落实“一把手工程”,需机制先行,措施跟进。各地纷纷成立由省(区、市)主要领导牵头的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建立机制,实现了组织领导与贯彻落实的高度统一。 

  “教育在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方面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希望检查组对新疆教育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领导在会见检查组一行时,重教之情,溢于言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教育是支撑。辽宁省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提出编制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研究审定纲要文本,多次听取纲要制定情况汇报,确定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省主要领导分赴市县乡以及学校开展调研,并组织成立了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重大项目领导小组。省内18个省辖市也都成立了工作小组。 

  上海、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的党政“一把手”十分关心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情况,亲自部署本省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目标明确,方向已定,更关键的还在于任务的落实到位!教育改革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明确领导责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确定职责分工,细分目标任务,才能真正有序推进纲要的落实。 

  今年五六月份,广东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20092010年度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其中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就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情况。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及办学主管部门领导奖惩和职务调整的依据之一,是广东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大创新举措。 

  为有力促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湖北省在成立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了教育咨询委员会,以提高教育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将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加强督办。 

  湖南省为督促各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等部门联合组成7个督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进行了专项督查。 

  江西、福建、辽宁、陕西、西藏、山东等省份则将文章做到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各级分工上。其中,江西省将教育规划纲要细分成190项任务,逐一落实到60个部门(单位);福建省将纲要分成11个方面、257项任务分解到省直有关部门;辽宁省确定了教育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重大工程4个方面30个大类142项工作任务,将任务明确到了43个省直单位…… 

  为了让人民群众深入理解教育规划纲要,许多地方还采取深入浅出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会宣传解读纲要的核心内容。吉林、黑龙江分别编写了《〈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黑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读本》,为学习宣传提供辅导载体。云南由百名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组成教育规划纲要宣讲团,一个月在全省作了300多场专题报告。 

  一年多来,各地深入基层和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形成强大宣传态势,统一思想与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从检查的情况看,各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态度积极而坚决,工作部署得力而有效,各项改革试点纷纷启动,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贯彻落实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优先发展,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其中,教育投入是一项数字化指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在教育规划纲要里再次得到强调,它既是必须实现的坚定目标,也是教育发展的坚实保障。 

  “教育是投资而不是开支”,这在许多地区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充分反映了各地优先发展教育的鲜明态度。 

  检查组欣喜地看到,为在2012年实现4%的目标,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神州大地,不论是经济发展强劲的东南沿海省份,还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都以同样坚定的信心、创新的方法,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四川坚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把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作为建立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确保2012年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省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8%。 

  甘肃预计2011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将达到16%,内蒙古预计2011年和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分别达到13.87%15.34%。 

  此外,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等政策效益已初步显现。根据山东测算,这三项政策每年可分别为该省增加教育经费13.56亿元、31亿元和50亿元。 

  这,是教育优先发展最好的注脚,是教育科学发展最有力的支撑! 

教育公平不断推进 

  “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已经变成现实 

  没有什么比社会公平更令人向往,因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没有什么比教育公平更让人憧憬,因为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尽管近几年世界金融危机、国内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但党和国家对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让广大学子真切感受到教育公平阳光的温暖。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 

  ——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国家助学金年生均资助标准1500元,资助人数接近480万人,资助面约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 

  ——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将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平均标准从原来的年生均2000元提高到3000元; 

  ——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面,将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近440万名学生享受了国家免学费政策,资助面约占全日制中职在校生总数的22%。 

  这些政策,是全国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行动最迅速、出台时间最早、惠民效果最显著的重大举措。 

  资助工作从无到有,资助力度从弱到强,资助资金从少到多,资助形式从单一到多元……检查组了解到,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工作—— 

  西藏在义务教育全部实行免费的基础上,今年将“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扩大到所有农牧民家庭子女、城镇困难家庭和企业困难家庭子女。同时,还对高中阶段教育实行免费教育和适用“三包”政策。 

  江苏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资助全覆盖,还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和对经济困难家庭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

  山西计划到2012年免除全部中职生学费,让没能进入大学、高中的学生都能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在制度上有了保障。但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有一个特别的群体,引来了社会深切关注的目光。 

  他们是100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流动的花朵”。 

  为了让“流动的花朵”拥有同其他孩子一样“花朵般的童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作出了制度安排: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这不是一句停留在纸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检查组在全国各地了解到一个个让人欣慰的数字: 

  浙江2010年共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16万人,比2005年增加一倍; 

  上海超过七成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十二五”期间将兴建400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力争使90%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江苏82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5%在公办中小学就读…… 

  一组组鼓舞人心的数字背后,温暖着亿万为孩子上学而东奔西走的家庭。 

  一项项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见证着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坚实足迹。 

  如今,农村教育发生巨变。在广袤的高原牧区和边远的盐碱戈壁,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套套先进教学设备被运进校园。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同在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一提再提,2010年提高100元,2011年再提高100元。仅在宁夏,每年就增加支出近1亿元。 

  如今,学生营养将得到改善。国家宣布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将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通过这一政策,首先解决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受益学生达到2600多万人,占中西部农村学生的近30% 

  如今,特殊教育建设提速。下达中央预算投资31亿元,提前一年全部下达投资计划,所有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全部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的投资规模,将该项目中央预算投资从37亿元增加到47亿元。吉林按普通学校公用经费5倍标准核拨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 

  如今,民族教育狠抓落实。义务教育农牧民子女“三包”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2000元。中央协调19个对口支援省市重点支持新疆受援地区发展“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少数民族教育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由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 

  如今,高等教育正协调发展。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国家正在抓紧部署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力度,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中西部高校发展,带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提升。青海省已实施支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青海大学“211工程”建设,扩大4所学校的办学空间,提升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如今,招生公平迈出步伐。我国正不断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深入推进“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通过省际对口支援,扩大中西部省份招生数量,缩小不同省份高校入学机会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教育,一头连国计,一头系民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教育公平已经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正在照耀着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之基 

  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教育大计,育人为本。检查组在各地检查时发现,提高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目标一致、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 

  义务教育是人一生中学习时间很长的教育阶段,它对每个人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素质教育是这一阶段永恒的主题。它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真正踏上全面发展的道路。 

  检查组在北京发现一个案例:从201011月起,带着对减负增效“减什么、增什么、学校应该做什么”的深入思考,西北旺学区12所学校踏上了对减负增效的探索之路。经过半年多的学习调研、把脉诊断,学区减负增效工作的重心落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抓课堂实效、抓评价机制上,其中减负增效的核心直指“高效课堂”。 

  不仅仅是这一学区,北京在对全市11个区县27所小学课业负担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内外联动,初步形成了减负增效的工作思路。 

  山东,黄海之滨的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引起全国广泛关注。该省教育部门负责人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中小学教育回归到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办学轨道上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新进展,构建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该省寿光市投资3000多万元,在全市创办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开发了安全防护、科学实验等30多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50多个研究性课题和60多个趣味实验,全市中小学生轮流在实践基地进行封闭培训,平均每人每年都在10天以上。 

  从全国情况看,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已全面展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启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构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科学、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完成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启动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监测。 

  ——人才成长,健康第一。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如今,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对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各地通过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在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有一个场景令检查组印象深刻:在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轧钢、冶铁、数控等专业模拟操作课现场,学生们操作时神情专注、一丝不苟,研讨时互相启发、主动思考。据学校介绍,由于学校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学生能迅速适应生产岗位,该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如今,各地职业教育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出许多创新模式,风生水起:陕西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学历教育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上海有力推进办学机制创新,组建13个行业和区域职教集团,稳步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天津成功举办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0多名获奖选手与40多家企业现场签约,从大赛赛场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各地按照本地“十二五”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形成高职专业建设多样化发展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去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150亿元,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础能力大幅提升;成立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行业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相对接。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正成为各地的有效行动,两届信息化大赛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试点“技能高考”,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一系列的变化带来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高。“一人上中职,全家都致富”,渐渐成为群众的共识。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高地。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发展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有效引领了高等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教育部、财政部又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越来越牢固。 

  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增设了25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专业,在全国高校布点200个,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19所高校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个部委、7个行业协(学)会参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64所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 

  ——着力探索建立各门类和各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鼓励支持各类高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在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先后启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985工程”学校重点学科和非“211工程”学校国家重点学科给予支持。制定出台“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和质量监控制度做了系统设计和规定。 

  一项项改革措施,一系列政策调整,无一不是以国家建设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无一不是瞄准质量这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要办好的教育,必须有好的教师。要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 

  “国培活动到西南,民族教师培训忙。理论学习观念新,实践基地方法棒。唱首山歌吐真情,感谢国家牵挂情。”在广西河池学院2010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农村小学骨干教师总结座谈会上,来自罗城县四把镇民族小学的仫佬族教师姚荣波即兴唱起山歌,表达自己参加培训的喜悦心情。 

  这是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迅速启动的重大项目,“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已经培训了115万名教师,2011年又启动“幼师国培”。“国培计划”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国家行动也成为各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在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示范引领下,湖南、新疆、河北、湖北等16个省份在部分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深入实施“特岗计划”,带动了河南、吉林、贵州等13个省跟进实施地方“特岗计划”。 

  ——教育部在浙江、湖北两省启动教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改革试点,通过试点逐步建立起“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 

  各地以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为抓手,聚焦重点,破解难点,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为加强教师培训,贵州组织实施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项目”,2010年、2011年共培训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幼儿教师10万余人。 

  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海南计划到2015年建成1万套农村教师周转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部分师已实现城乡教师待遇一体化。 

  为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河北省制定《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改革试点方案》,探索建立省级统考、市县聘用的新进教师补充管理和运行机制。 

  从文本转化为实践,从思考转化为行动,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各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妙招实招,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推行力度持续增加,行动效果有目共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巨大合力和凝聚力已然形成。 

  正是因为这份合力,人才培养的基础更加坚实,教育前行的步伐更加从容。 

改革创新全面深化 

  直面热点难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曾几何时,每到四五月份,幼儿园门前都要排起长龙,年迈的爷爷奶奶为了孙子能入园,排着长队;曾几何时,每到招生季节,一些名校校长都纷纷关掉手机,就是为了躲避无数的请托,找寻一片清静之地…… 

  这一幕幕情景,紧紧地揪住了每一个人的心。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影响千秋万代。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人民群众对于接受良好教育的企盼与日俱增,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面对这些问题,教育何去何从? 

  答案是改革!唯有改革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唯有改革才是破除机制体制障碍的关键要素! 

  检查组在各地深入调研时高兴地看到,针对“入园难”、“择校热”等教育民生问题,各地力破陈规,创新机制,让政府愿景与百姓利益日趋和谐共振;有的放矢,重拳频出,努力满足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改革成效有目共睹——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凝聚着亿万群众的期盼,也寄托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时,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学前教育高居首位。 

  在充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教育规划纲要首次将学前教育单设一章阐述。2010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学前教育工作,并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这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第一个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各地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资源显著扩大。 

  “小鸭嘎嘎,小鸡唧唧,嘎嘎嘎,唧唧唧,好像说话。”一大早,陕西省安塞县幼儿园的谢佳琪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唱起童谣,在温馨的环境中享受免费教育的温暖阳光。 

  从今秋开始,陕西全面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免除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每天补助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残疾幼儿、孤儿生活费3元,共惠及幼儿40.39万名。 

  预计到2013年,全国将新建幼儿园9万多所,新增入园幼儿500多万人,仅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就将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2550多所。眼下,三地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规划细、投入大、开工足,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得红红火火。 

  一年多来,全国各地都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幼儿园数、招生数、毛入园率实现较大增长,学前教育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 

  “择校”,是许多大中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最受关注的一个关键词。多个省份瞄准这一难点问题,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均衡发展。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八中是一所薄弱中学,以前每年有半数学生因“择校”流失。2010年,该校和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椒江二中结为共同体,实现城乡教育“合龙”。如今,学校招生兴旺。 

  浙江素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讲究兴教办学。为化解“择校热”,浙江打出“组合拳”:开展“小班化”教育试点,小学每班不超过30人,初中不超过35人,提高教育质量;将城区品牌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组建成教育集团,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县域内教师有序流动制度。 

  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统一办学标准、指标定向分配……各地解决择校问题的创新做法不胜枚举。内蒙古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定为8项重点发展项目之一,目前已有7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实现了标准化。辽宁出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制定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天津、河北、贵州等地实施初中和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从根本上遏制择校现象。 

  如今,很多地方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遏制,像安徽铜陵、福建厦门等地,都自豪地向社会宣布:这是一座基本没有择校的城市!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果,最终让亿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解决择校问题,根本在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和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构建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北京、河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新疆等地还在省、市、县间签订了均衡发展协议性文件,掀起全国推进工作的热潮。 

  如果说谋划教育发展蓝图,考验着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心和智慧,那么,落实教育美好蓝图,则考验着各地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内部到全社会,在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的过程中,围绕亟待解决的难题,推出了系列教育改革试点。 

  检查组欣喜地发现,一年多来,从人才培养体制,到招生考试制度;从现代学校建设,到办学体制改革……各地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结合省情区情市情,突出重点,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启动! 

  需求是改革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源泉。一些市县在试点工作中率先突破,涌现出成功典型和先进经验,教育事业发展旧貌换新颜,以点带面推进省级和县市教育综合改革。 

  检查组在山西晋中听取情况时,平遥县岳壁三中校长张明星在讲述该农村学校起死复生的历程时激动地说:“这都得益于晋中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 

  曾经,这所学校仅有100余人,生源萎缩,濒临倒闭。“自晋中市实施教师干部交流以来,学校发展有了起色。”张明星说,新充实的10名合格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3,优秀教师来校交流任教成为常态。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从平均44岁降至35岁。改革后,师生面貌一新,学生增至500余人。 

  在改革中,晋中探索出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子模式:盟区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强弱学校“捆绑式”发展模式,缩小城区校际差距;盟区教师师徒结对教研模式,提高师资水平。 

  为缩小区域差距,甘肃兰州采取“联校办学、联片办学、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实行“四个统一”,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师资配备、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质量考核,打破学校封闭办学格局,目前市区22所初中纳入“一体化”办学试点范围。 

  改革是在深水区前行,还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各地情况看,检查组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完善的环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展还不平衡;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的相关法规政策还不配套;教师资源配置和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还不够适应;教育投入不足与管理水平不高双重问题并存等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跨入“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中国教育整理行装,抖擞精神,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洪流中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全国各地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下,在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奋斗拼搏中,教育改革发展之舟已鼓满风帆,正迎来奋进的10年,辉煌的10年!

  《中国教育报》201112231

 

学校地址:

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都西路4111号 邮编:610101

联系电话:

028-84642011(含传真)/ 028-84642001(值班)
028-84642024(招生就业)

办学突出问题举报投诉:电话:028-84642011 信箱:sccjxf@163.com

学校疫情防控“接诉即办”热线电话:
白天值班电话:84642011(8:30-17:30 )
24小时值班电话:84642001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备案号:蜀ICP备09007706号    川公网安备 51011202000168 号    版权所有 皇冠登录入口(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