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现代教育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盼的是培训,缺的是技术,愁的是出路"。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大规模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整体提升他们的就业、从业、创业能力,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工作重点。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发挥职教功能,主动承担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拓宽办学思路 展示职教功能
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拓展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功能,面向农业、农村、农民,面向市场,更好地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
在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中,要敞开校门,真诚欢迎进城务工人员;走出国门,不断提升培训层次质量。把学校建成一所叫得响、有品牌的"社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需打破以往的办学模式,积极与社区、企业合作,职业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举,实现生源多结构、办学多层次、学制多规格的办学模式,要主动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定培养,形成培训、就业、管理、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巧定培训项目 拓宽就业渠道
为了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就业,学校在为他们设立"促就业助致富"培训项目时,要务求实效,巧定项目。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定项目。职业学校的培训工作需面向市场。我校根据外派劳务工人队伍良莠不齐、需要强化培训的现状,主动向市外经贸局申请举办南京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开设外派劳务合格证的培训与考核。我国及周边东南亚国家建筑业方兴未艾,需要大批建筑工人,我校就开设从事建筑劳务的工人培训班,培训抹灰工、瓷砖工、砌筑工、木模工、钢筋工等15个工种。国内学本领,国外去就业,已成了我校职业教育的一个亮点。国内市场需要大量的建筑技术工人,我们就向市劳动局申请,成立国家技能鉴定所第38所,开设技能培训与技能等级鉴定,对电焊工、电工、管工等工种进行培训与考核,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二是根据办学优势定项目。职业学校应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具有较好的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学设施,具有各自的特色专业,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优势定培训项目。我校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设有土木工程类、设备安装类等7大类二十多个专业;教师队伍中,中、高级教师和工程师占9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一线教师的60%以上,有一百多人次曾出国培训;有38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和28个配套齐全的实训车间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实训条件。根据学校专业设施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学校确定培训项目以建筑类外派劳务培训为龙头,带动其他行业的培训,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根据学员水平定项目。接受培训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和城市下岗职工,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根据受训学员实际水平,培训项目要从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考虑开设文化和技术学习要求较低的专业,做到因人而异,使学员学有所得,训有所获,确保培训质量。
加强培训管理 提高培训效果
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加强培训管理,制定规章制度,精心挑选师资。我校为了认真做好赴新加坡劳务的培训考试工作,成立了赴新劳务培训考试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培训考试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考核通过合格率。如:选派出业务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富有培训教学经验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参加培训考试工作,并实行"主培教师负责制和奖惩制",定编定岗定质量等。
通过我们正在进行和准备进行的"促就业 助致富"的各种培训,可以充分利用职教的教育资源,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通过这些工作,促进了职业教育同地方经济的融合,学校和企业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能为职业学校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