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23 中国政府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9年,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财政增幅减缓的情况下,各级财政仍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教育公平加快推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2009年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资金全年总计666亿元,提前一年落实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同时免除了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顺利实施,中央下达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补助资金32亿元。积极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欠债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底,14个试点省份共偿还债务483.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8%。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重中之重,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中西部和薄弱学校倾斜。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部分地区探索县域内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提高薄弱学校教学水平。
三、下力气解决农民工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各地落实“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对符合当地政府接收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2009年中央下达专项资金20亿元,对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给予奖励和补助。
四、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2009年各级财政共下达高校国家奖助学金112亿元。中职学生受助面达到90%,高校学生受助面达到22%。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人数比2008年增长189.4%,贷款金额增长160.1%。赴基层就业与服义务兵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及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开局良好,预计惠及约10.8万人。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约180亿元,资助约12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受益学生达500多万人,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国家还拨付2009年春季学期普通高校特别资助政策资金5.27亿元,资助四川地震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五、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内地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和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高等教育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2009年安排6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京、津、沪等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将所属高校招生计划调出近2万名,投放到广西、宁夏、新疆等地。加强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受援高校由最初的13所发展到38所,覆盖了西部各省区市。东部职教发达省份对西部招生60万人,转移中等以上技能劳动者30万人,促进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共享东部地区优质职教资源。
六、特殊教育加快发展。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省区市新建和改扩建181所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已完工103所,在建78所。
七、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范围从13个省扩大到22个省,1.5万所学校,共招聘特岗教师64397人,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到24个省份,招收研究生人数比2008年增加91.2%。全面加强了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中央财政投入专项经费5000万元,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近50万名,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约40万余名,占总数81.6%。通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农村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骨干教师,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八、教育系统行风学风不断改善。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继续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根据行风建设调查,2009年反映教育乱收费举报比2008年下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