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教师,从教员到教授,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余坤和与学校共度了37个春秋。两年面壁,努力学习;留校任教,倾情于三尺讲台,桃李芬芳。一路走来,他的成长见证了学校的华丽蜕变。
从学生到老师与学校共同成长
1978年春,余坤和来到四川省财政学校(皇冠登录入口前身)财政专业就读。作为学生,他感受到了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时刻关心学生的成长,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有机会留校任教时,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们的拼搏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他,滋润着他走上三尺讲台。
留校后,余坤和完成了专科、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班的深造,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先后讲授过商业会计、会计基础、成本会计、审计等课程。为了上好第一堂课,余坤和在付家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做课件、写教案、查阅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指导老师会很有耐心,手把手地教。
在老教师们的指导和帮扶下,余坤和很快便适应了三尺讲台。“在财校学习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以及从老师们手里得到的传承,对我在财经职教领域的不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余坤和说,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才,这种情怀激励着他不断前行。“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必然要全身心投入,这是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更是我的责任。”
“基本技能训练+分步实习”推动教学改革
余坤和一路努力,一路成长,在组织的培养下,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管理者。1999年,余坤和成为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
上任伊始,正值财经中专办学的低谷时期,“当时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对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兴趣不浓,为了适应生源变化,唯有进行教学改革。”怎么改?方向在哪?诸多难题摆在余坤和面前。
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学得懂,余坤和认为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通过案例或现场教学,突出强化校内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学校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基本技能训练+分步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简称“7711”模式。
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项目与环节,逐步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或岗位实训、综合实训及岗位实习,不断拓展和增强动手能力。点钞验秒、传票算、会计基础实训、库管岗位实训……学生们在一堂堂实践课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专业能力。到毕业前夕,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上去实习,提升就业能力与就业本领。“到2003年,我校基本形成了具有财经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为财经中职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2006年升为高职之后,又创设了多专业综合实训和中期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模式更加完善”余坤和说。
中职学校率先推行学分制“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我们就要去做”
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老师、课程和学习时间。而早在一年多前,余坤和和教务部门就对学分制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着手在学校推行。“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我们就去做,既然学分制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个性化培养,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中职学校要推行学分制,这在当时并没有参考的先例,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并非易事。从框架搭建、制度设计与制定、课程选修、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历时4年的大量工作和精心准备,学校于2003年秋季在所有新生班级全面开始试行学分制。“我们不但对教学制度进行了根本性改革,而且还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分制制度本身进行了若干创新”余坤和说。
学校对学分制制度本身进行的若干创新,最突出的就是推行“学分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以长补短。学生参加演讲、舞蹈、体育等比赛,均可获得相应奖励学分,用以抵免选修课和一定必修课的学分。
“当时不论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还是推行学分制,工作量都非常大,都十分超前,没有参考的标准,完全是一点一点去摸索,但只要学生受益了,再多的辛苦也值得”余坤和说。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06年3月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之后,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仍然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余坤和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思考与谋划着这个问题。于是,一场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余坤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各系(部)各专业的持续努力,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深入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同会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建设教师队伍、共同建设实习基地、企业专家进课堂、学校教师进企业……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建校6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学校也在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全国一流、最具活力的高等职业学校。余坤和希望学校抓好财经职业教育,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财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