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麦可思研究
【关 注】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月24日,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之后,胡锦涛主席的此次讲话为“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作出了进一步阐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提高质量的第一要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尽管大学的职责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展,但大学的根本任务依然是培养人才。”这是来自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大学校长齐聚清华,围绕“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这一主题交流讨论所达成的“清华共识”之一。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单方面出色,而是强调各种素质的紧密结合。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因此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同时,他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希冀,强调大学生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准之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培训社会领袖,所以我们这里有一句话: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生存,而是为了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刘川生:“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要培养学生几种精神:真才实学,有世界眼光,有团队精神,有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我最后想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大学应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浮躁的人。提高质量的重要参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来推动的,尤其在信息技术、医学等经济增长较快的领域,更是依赖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水平。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如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任务?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由此,高校应密切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同时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贡献。”
美国杜克大学校长布罗德海德:“在美国很多城市,受高等教育人口多的城市经济增长快,而受高等教育人口较少的城市经济增长则相对慢,所以,经济的增长和高等教育密切关联。”
经济改革30年后,教育改革已然成为共识。从高考招生、人事制度改革,到课程体系、专业结构调整,各界观点声音层出不穷,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应该如何推进,才是摆在教改面前最现实的难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的《教改纲要》,对步入大众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主席在清华百年大会上的讲话,更是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向各高校指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方向。但微亮的轮廓如何才能逐渐明晰?不仅需要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更离不开高校管理者的大胆探索与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