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邢平均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对于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助推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提高专业水平
增强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产业大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适应程度,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要依据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国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变化以及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是院校的服务目标、发展定位的需要;三是人才市场的需求。专业设置要主动去适应社会需求,让学生能够适应目前还不存在的职业岗位。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水平,需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即: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和优化调整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提高专业资源利用效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建设,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培养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实现管理人员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以优化课程设置
丰富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包括课程规划、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是一项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很不规范,低水平重复开发、照抄照搬、简单模仿、形式主义的现象十分严重,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浅薄浮躁的心态。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学生学习与课程实施相吻合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入手优化课程体系。第一,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合格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从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第三,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重构和教学设计,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从而达到课程设置的"三个100%"要求:专业设置100%从企业需要出发,核心课程100%从关键职业能力出发,专业课程100%从关键技术和最新工艺出发。
以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发展最根本的"瓶颈",不是缺乏财力、物力等前提性竞争力,而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师、能师、名师和技师,要把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既能进行教学设计,又能进行工艺设计;既可担任理论教学,又可担任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引培并举":一方面,有计划引进优秀人才,制定优惠政策,聘请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聘请知名教授专家讲课等;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选派专业教师轮流到相关企业和高校进行培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以完善实训体系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实训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要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为原则,通过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市场化手段,建立完整、先进、稳定的实训体系,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工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训体系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项重点内容。实训基地建设有四项基本目的,即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产品装备学校、用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武装教师、用企业的先进文化和管理教育学生、用企业家的眼光和用人单位标准培养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建设多层次的高职实训体系,达到四个零距离标准要求: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零距离。
以强化质量管理
保障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根据专业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宗旨,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课程设置、专业内容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全员性、全方位和诸多环节的全面管理。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质量的教学活动。高质量的人才源于高水平的培养工作,高水平的培养工作源于科学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其中学习质量管理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高职院校质量管理需要抓好三个重点环节:一要重点抓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设施(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各种硬件)的质量管理、测评和改进。二要把住三个"关口",即生源的"进口"、教师的"进口"和教材及教学设备仪器的"进口"。三要建立一整套对能力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水平及体能心理素质进行测评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性、规范性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