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明日报
无边光景一时新
——西部大开发为教育强本固基巡礼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西部人,离不开智力的开发。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负有特殊的使命。
提到西部教育,许多人的记忆几乎被落后、遗憾、痛苦、无奈等词语塞满。记者也曾为基础教育基础差、为中小学生读不完中小学、为考上大学而上不起大学等问题而多次奔走呼吁。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教育带来了什么?西部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有哪些变化?近年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西部一些省区。最近,当记者就此再次进行专门采访时,惊喜地发现:西部教育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进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即使在最贫困的村庄,最漂亮的建筑也是学校
“泥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一群泥孩子”,这是描述一些农村学校的话,这个场景也深深刻印在许多人的脑海里。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十几年前,记者在宁夏固原地区就曾亲眼看到过,而这样的办学条件在西部很普遍。
1995年,记者在海原县史店乡沙河村看到,由于教学点坍塌,村里无力重建,民办教师陈富莲便腾出自家一间房办学。由于三个年级无法同时上课,部分学生就在院子里用树棍在地上写划。本报就此在头版头条刊发的长篇通讯《没有苗圃的园丁》,曾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引来持续多年的捐款捐物。
如今,泥屋子、土台子在各地都荡然无存了,泥孩子的孩子也不知道泥屋子、土台子为何物了。宁夏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便走进哪个村庄,看见最漂亮的建筑准是学校!越是贫困地区,这种对比越鲜明!
据宁夏教育厅介绍,宁夏教育重点工程资金70%以上用于“两基”攻坚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近年来,专项补助资金更是逐年增加,宁夏翻建、改建、新建的中小学有近千所,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西部大开发以来,教育部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联合制定了“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相继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短短10年间,西部地区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就由 1998 年的362 亿元增长到2008 年的2506 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新增校舍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小学、初中平均百人拥有计算机分别达到2.8台、5台。
在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上代人的这个梦想在下一代实现了。
即使在最贫困的家庭,学费也不再是学习的“拦路虎”
西部地区有多少人曾因学费而辍学?有多少人考上学而上不起学?恐怕没有人能对此做出准确的回答。上学的各种费用,对西部许多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难以跨越的“拦路虎”。记者对此也有很深的感受:不要说在“贫瘠甲天下”的固原地区,就是在条件较好的川区,也有人为上学发愁。2006年年初,记者在宁夏永宁县望洪镇望洪村采访时了解到:40多岁的村民李克信,每年都为两个儿子的800多元学杂费犯难,有时不得不向亲友借,有时则要卖点粮食才能交齐学杂费。
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初,中央决定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所需办学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对中西部,中央再一次给予支持:中央与中部地区的分担比例为6∶4,而与西部地区的比例为8∶2,中央拿了大头。而免除教科书的资金,则全部由中央负担。
这样一来,西部省份的地方财政为此所承受的压力都不大。在宁夏,除了条件较好的川区财政要为此支付少量资金外,那些常常为经费捉襟见肘而尴尬的山区各县,则无需为此增加一分钱开支。这项被称作“两免一补”的政策,一扫贫困家庭的愁云,让许多贫困学生无忧无虑、顺顺利利地接受义务教育。而宁夏则将国家“两免一补”扩大为“三免一补”:连教辅材料费也免了,有近百万中小学生从中获益。
“两免一补”,惠及西部地区5200多万农村中小学生。每个小学生减负都在140元—180元,每个初中生减负则在 180 元—230 元。
由于办学经费有了保障、贫困学生得到了救助。西部地区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迅速上升。记者在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山根学校采访时,就听到校长张万保告诉的好消息:这所小学、初中合办的学校,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了100%。
记者记得:十几年前,宁夏的领导们还在为南部山区个别县的“普初”殚精竭虑,直到2003年,那里才艰难地实现了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但是,仅仅过了3年,他们就“普九”了。2008年,整个宁夏的“两基”攻坚都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到了2008年,西部地区除了西藏的个别县外,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12个省市自治区的“两基”覆盖已接近100%,而现代远程教育则覆盖了西部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
一位贫困县的教育局局长告诉记者:今后,再也不会有中小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了!
在解决义务教育问题的同时,有关部门把关注的目光又投向贫困的高中生、中专生和大学生,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供资助,扫清他们学习的障碍。
在宁夏,则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和勤工俭学结合的助学体系。
即使在最偏僻的地方,也有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西部,是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些少数民族生活在偏僻、荒凉、落后、交通不便、教育条件差的乡村,有些村寨在以往甚至从没有走出过一个大学生。
为了让少数民族跟上时代的步伐,党和政府在几十年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西部大开发10年,更是千方百计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现在,内地有18个省份办了西藏高中班,有12个省份、28个城市办了新疆高中班,两类高中班在校生都已接近2万人。
而各地大学兴办的民族预科,更是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许多由于考分较低无缘走进大学的少数民族考生,经过预科的学习便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进而成为本地区、本民族的精英,本人也逐步走向人生的辉煌。
今年5月下旬举行建院20周年庆典的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累计培养学生已逾万人。他们招收的预科生多数来自西部地区,包含37个民族,已成为颇具规模、颇具实力、颇具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在院庆期间,记者走进他们美丽的校园,看到许多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学生正在排练节目,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由于有了预科教育,许多偏僻乡村有了大学生,而这些农家子弟毕业后反过来又影响着自己的家乡,努力让家乡跟上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同东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一样,高等教育在西部也不再只是精英教育,多数省区都跨入大众化教育行列。在宁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15%,比1999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本专科在校生增长了425%,研究生则增长了1692%!
在新疆伊宁市塔什库瑞克乡阿依墩村,记者发现,村党支部书记居来提竟受过高等教育,村里50岁以下的人基本都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也不乏其人。村里的十星级文明户阿不利孜,除本人高中毕业外,几个子女都读到高中以上。像这样重视教育、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在西部地区已越来越多。
国家有关部门对西部教育实施了倾斜政策。自2001年以来,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年均增幅达12.3%,高于全国高校分省计划平均增幅近8个百分点。西部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和在学研究生人数,分别比十年前增长3倍和7倍以上。每10万人拥有普通高校学生的数量,由 2001 年的422 人增加到1200 人。
与普通教育比翼齐飞的还有各类民办教育。作为陕西省标志性成果的民办学校已经达到4853所,其民办本科院校的核心指标已位居全国前列。
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可以牵手合作
“吐鲁番有个‘湖南学校’!”这是记者在新疆吐鲁番实验中学采访时的意外发现。当时在那个学校当校长的黄月初,原来是湖南师大附中的副校长,还有28位骨干教师分别来自湖南的几个地州市。他们在那里工作几年之后返回原来的岗位,又会有新教师来接替他们。不仅如此,湖南还向这个学校提供了1600万元的援助,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师大附中分别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图书和7000册图书。
虽然是一个地级市,吐鲁番原来竟没有一所像样的中学。办一所优质高中,成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10年前,湖南满足了他们这个愿望。近年来,吐鲁番实验中学的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一个维吾尔族女生竟以676分考入北大,成为吐鲁番进北大学习的第一人。
在新疆,记者还看到了“苏州中学”的牌匾。内地对西部教育的支持,随处可见。
这里提到的是对口支援。虽然对口支援的双方相距遥远,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亲密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双方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且得到了互惠双赢。
这种对口支援,不仅在基础教育频频建功,在高等教育也是屡屡奏效。在青海大学,人们常常要提到李建保这个名字,因为这位来自清华大学的留学博士曾在这个边远落后的地区就教,在办学也同样落后的大学当过校长。他给这个建校50多年却一直状态低迷的大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2004年,该校实现了硕士点零的突破。由于看到了他的贡献和作用,学校师生普遍希望他这个校长能够长期当下去。记者在青海大学采访时,曾听到人们对他将会调离的担心。就在人们的担心终于变成现实时,清华大学又为他们派来了一位新校长。不仅如此,清华大学还给青海大学派来了教授支教团。所有这些,都是无私的:因为清华大学是青海大学的对口支援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对宁夏大学的支持,也同样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目前,全国对口支援的高校已达64所,37所受援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有了显著的提高,有许多优秀人才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参与了西部大开发。
这种对口支援,有省对省的,县对县的,校对校的,东对西的,更有西部本省、本市、本县各种形式的对口支援。既有“强弱联合”,又有“以强带弱”、“捆绑式”一体化。最落后的地区、最薄弱的学校,得到的关爱也最多。在西部的教育界,已经很少有“被爱遗忘的角落”!
西部地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大。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地为此做出了许多可贵的探索。在宁夏,有多项支教措施:城镇教师定期支教,机关及事业单位定点支教,大学毕业生志愿支教,川区百名教师到山区支教……每年在乡下支教的超过了3000人!
支教,缩小了学校差别、地区差别,许多落后地区教育薄弱的学校因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教育发展速度最快、亮点最多、变化最大的十年。记者清晰地记得:宁夏大学在这期间改由教育部与自治区政府共建,跨入了“211工程”的行列,首次培养出自己的博士生;宁夏医科大学经过合并重组,实现了“申博创大”的目标;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办学实力大增;固原师专整合当地教育资源,升格为宁夏师范学院……有多少可以载入史册的业绩,都是在这10年内发生的!
西部大开发的功劳簿上,应该为教育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得益于西部大开发,又服务于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为教育注入活力,又从教育中获得了智力支持。
西部大开发在深入。教育也将在西部大开发中继续创造辉煌!